上月底的某週四,我早早就到安親班去接孩子回家,阿乖興奮著的跑向我,還沒放妥書包、坐穩身子就急忙著向我說:「媽咪,我今天終於證實你說的都是對的,不是在騙我!」孩子無厘頭的陳述讓我愣著,還好他像發現新大陸一般迫不及待要和我分享,不待我出聲回應,他就開始說了......。

「媽咪,你之前有說過我現在怎麼對別人,以後別人也會這樣對我,我發現都是真的哩!」阿乖這樣說著,我想他應該是有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情,因為我很清楚的知道我會這麼對阿乖說著『怎麼做就怎麼受』的道理都是在他對人有不良、不好的舉動之後,果真......「今天安親班的同學把一隻死掉的螞蟻抹在我的衣服上,我有跟老師說,然後我想到上一次我將一隻死掉的螞蟻放到同學桌上的事,真的是我怎樣對別人,別人也會這樣對我。」死了一隻螞蟻在生活中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因為一隻死掉的螞蟻可以讓孩子有深刻的體認,這樣的「附加價值」遠超過我的想像,於是我點著頭回應:「所以才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就是這個道理。」經過這件事後,相信阿乖對於不好的、不良的言行舉動會有更深的認知,若是這樣讓孩子對於不良舉動有一些忌憚也算是事件的意外收穫。

2015-11-05.jpg 

天不從人願,許多事情往往都是用想的比較快,要實現卻是需要經過千錘百鍊。事隔一週,學校的期中考也結束了,我接到阿乖老師的訊息,孩子在學校做了很不好的舉動,也許孩子並非有惡意的心態,但是他的隨意舉動卻可能造成另一位孩子的傷痛,在看完老師的訊息後,我突然意識到「校園霸凌」事件,阿乖這樣的行為是否也構成霸凌行為了呢?網路上被討論比較多的是「被霸凌」的一方,當我得知孩子是非「被霸凌」而是「霸凌」者時,我沉思了好久,這孩子究竟是怎麼了?

 關於「霸凌」,我查了許多網路資料,兒童福利聯盟的彙整表是我以為最簡易可以被了解的,遂摘錄下來:


目前國外針對霸凌行為的研究,大致依照欺凌手段、方式分成下列四大型態:(資料引用自兒童福利聯盟)

各種霸凌型態的具體行為一覽表

關係霸凌

言語霸凌

肢體霸凌

網路霸凌

同儕壓力

取綽號

謠言

排擠

嘲笑

八卦

八卦

對人很壞

電子信件

威脅

嘲笑

語音信箱

使人陷入麻煩

說粗話

張貼於網站

鄙視

言語傷害

暴力

簡訊

聯合起來對付某人

頤指氣使

傷害的行為

照片

取綽號

叫囂

毀滅性的行為

模仿扮演

惡作劇

奚落

吐口水

騷擾

騷擾

罵髒話

使人絆倒

威脅 

  註:引自兒福聯盟譯(2011)「霸凌不要來:十招教孩子遠離霸凌」   


Jay@2015-11-08.jpg 

可能會有媽咪以為這是小題大作了,小孩子玩樂本就是打打鬧鬧的,哪裡能當真、認真。的確,很多時候小朋友正眼衝突,轉眼又是勾肩撘背的好麻吉,糾結的總是大人,然而,當一個孩子很嚴肅的將他內心的不愉悅、不願意傳達出來時,那便是累積已久的宿怨,大人不能輕以待之,雖然我也很不願意放大看孩子的行為,然而處理孩子的行為、情緒總是要多方考量,尤其是在有受害者的情況下,且不管今日阿乖在校對待同學的行為是否已經構上「霸凌」的界線,光看老師傳達給我的訊息內容就讓我想糾正他,若我不好好處理這孩子的言行舉止,日後才會讓我更頭痛吧!

阿乖和這位同學算得上是好朋友,平時在家的時間也曾多次聽孩子提起這位同學(孩子在家都會分享在校的點滴),我思索了很久該怎麼和孩子討論這件事,當日接孩子回家時,他在校已經接到老師要我和他好好談談的訊息,所以面對我時,他低著頭對我說:「媽咪,對不起。」我僅回應給孩子一句話:「你不是對不起媽咪而是對不起你自己,你好好的想一想吧!」當晚,夜深人靜了,我依然沒和孩子提及任何與這事件有關的言語,這件事情我和阿乖都需要有沉思的時間。

依稀記得告訴過阿乖不要隨意給別人取綽號,畢竟每個人的感受、接受度不同,也許只是開開玩笑、沒有惡意,可是聽在別人的耳裡會有不同的想像。記得自己國小的時候,男同學總愛叫我「過敏」就因為自己的名字中有「敏」字,我個人雖不喜,偏偏我很粗神經,再加上和男同學打鬧鬧習慣了(我是兇巴巴的),自己倒是無所謂,那年代也沒有「霸凌」的字眼,後來上了國中後就鮮少有人再叫這個綽號,除了哪幾位從國小就認識的男同學,到了高中時代再聽到同學叫我「過敏」的,就只剩和我同學情誼長久的一位男同學(國小、國中、高中都同校,高中不同班),那時候聽到國小時的綽號反而有種很麻吉的感覺。

而「唆使」的事件讓我印象深刻,因為那一回阿乖很興奮著對我說他叫乙同學去打甲同學,結果乙同學就真的去打甲同學了,我當下可是驚訝著反問著阿乖怎麼可以做「唆使」的事情,當下我以很嚴肅的口吻說:「若是乙同學讓甲同學受傷了,甲同學爸爸媽媽告到警察局去,不只乙同學有罪,你也有罪,因為是你唆使乙同學去打甲同學的,你犯的是更重的『唆使罪』。」想起阿乖曾和我提過「綽號」和「唆使」的事件點滴,我以為自己告訴過孩子嚴重性,孩子必會收斂,沒想到......看來,媽媽還是失職了。

 Jay@2015-11-15.jpg 

隔了一日,週五的晚上,我將云云安撫入眠後,這才展開和阿乖的交談,沒有怒罵聲,事情已經發生,怒罵是解決不了事情的,怎麼杜絕再犯才是要點,我就以「同理心」和阿乖談「霸凌」這事件。我問:「若是今天你的同學給你取了『油條』的綽號,每個人都叫你『油條』,你會覺得怎麼樣?」阿乖看著我應:「我沒關係阿,又不會怎麼樣!」這孩子不會和我一樣粗神經吧?我有種接不下去的感覺,接不下去也得自己找話順著講:「媽咪記得之前有對你說過,不可以隨便給人取綽號。」阿乖點著頭,「只有非常好非常好的麻吉、超級好朋友才會彼此叫綽號,像爸拔中壢那幾位死黨叔叔才會叫爸拔『游龍』,因為很熟、很要好,認識這個人很久,也非常了解這個人的個性後,才能在對方不反對的狀況下取不傷大雅的綽號,你想想看,若是有不熟的人隨便給你取個傻瓜、笨蛋、大便....的綽號,你聽了會開心嗎?」說了一大串,終於等到阿乖搖頭否定的答案,終於可以接話說:「那麼,你可以叫同學『小胖』嗎?就算他現在有一點點的胖,你們還在成長發育,他會長高的,你又知道他以後會是怎樣,還是你認為同學也可以叫你『瘦皮猴』?」阿乖搖著頭,我看著他的眼睛,超級認真的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自己也不愛人家隨便叫你,所以,請你也別這樣對待別人。」孩子點了頭,希望這一回他真有記到心頭上。

解決了「綽號」的問題,還有「唆使」的問題要解決。

我說:「昨天你說媽咪對你說的都是真的,今天你怎麼對待別人,改天別人也會這樣對待你。原本你和同學一起玩樂並沒有制定遊戲規則,後來就變成你說了算,這怎麼算呢?同學們有同意你的決定嗎?又是誰給了你權力讓你設定規則呢?」孩子默默無語看著我,這是知道自己錯在哪了嗎?「媽咪知道你想成為最厲害,可以發號司令的那個人,但是越是厲害的人就越要學會『謙卑』,而不是讓自己順心就好。」阿乖問我什麼是謙卑,我對他說起幼童時期和看過的稻米,稻穗裡的稻米越飽滿,稻穗就會越彎腰下垂,做人勿過自大,可以有自信卻不能傲視他人,得要學會尊重他人,這樣可以學到的收穫會更多。

「你犯了很大的錯誤,現在你要同學不和甲同學玩,又叫同學不要玩的,你覺得自己有這樣的權力嗎?改天就換同學不和你玩了,因為你太過自私、不懂得尊重別人。」我毫不客氣的指出。「媽咪一直對你說你今天怎麼對待別人,改天別人也會這樣對待你,你自己想想看,若有同學要其他同學都不要和你一起玩,你做何感想,你會開心嗎?」阿乖搖頭說:「不開心。」「是阿,那你想想看,你的那位同學的心情是不是也是一樣不開心,任何人都不喜歡被孤立、隔離的。」

孩子對我說他知道他錯了,可知道錯了還不夠,得要改過拒絕再犯才是。「今天你在家裡犯了錯,爸爸媽媽會原諒你,可是在外你犯了錯,別人不一定會原諒你阿!」我這麼說了。沒有想要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可我真的希望他能在這事件中學到一些教訓,希望他能學會謙卑、學會尊重別人。我知道阿乖很衝動,還在很情緒化反應的年齡,這事件雖然就這樣過去了,他和同學間恢復和睦相處,可是媽媽教育的壓力還在,還是需要在旁盯著、提醒叮嚀著,希望他能懂得媽媽的心情,能在事件中修正行為、學習成長,唯有孩子記取經驗教訓,確實修正改過行為,媽媽的心理壓力才會隨之消失。

arrow
arrow

    美岱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