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手機的照片,發現一些上個月拍攝的餐桌菜色,因為某些作為都是「第一次嘗試」,就一起來記錄一下!
4月初,週末上市場採買,來到豬肉攤看到松阪肉,感覺就是就是好吃的肉,一大塊,一家人吃剛剛好。BUT,美岱子沒買過松阪肉,也沒料理過松阪肉,很怕自己處理不好,白白浪費好的食材,所以猶豫著......。後來問了豬肉攤闆娘,松阪肉如何處理,闆娘笑著說:「很簡單阿,就直接下鍋去煎熟就很好吃了。」直接下鍋煎,不需要放油嗎?闆娘笑著回應,不需要添加食用油,邊煎會邊逼出松阪肉的油脂。美岱子雖然很疑惑,還是依豬肉攤闆娘給的建議料理松阪豬。將松阪肉清洗後,兩面抹上少許的鹽巴,就直接開火下鍋,煎至兩面都微焦黃止;闆娘果真沒欺人,邊煎邊出油,起鍋時鍋低還留下不少豬油(是用來煎荷包蛋還夠的量)。
將煎好的松阪肉切小塊,再灑上少許鹽酥雞椒鹽粉,超美味!老爺問這塊豬肉是不是比較貴,那是當然,松阪肉哩,他說果真是一分錢一分貨阿!
美岱子將首次料理松阪肉的影片PO上網後,因為有述說不知怎麼料理松阪肉,國小同學有給料理建議:用電鍋蒸,出鍋後將湯汁倒掉,切片淋上蒜頭、辣椒、醬油。
隔了2週後,美岱子第二回買松阪肉,但不是同一家豬肉攤;第二次購買的松阪豬油脂較多,下回再買松阪豬,美岱子會至第一次購買的那家選購,處理得比較仔細。
蒸的松板豬,切塊淋上蒜末和醬油,我們不吃辣,所以沒添加辣椒,端上桌試水溫。喔喔~口感很油哩(被女兒嫌棄了),應該是松阪肉殘留太多白油脂的關係,儘管肉質也美味。
後來,大家都說不要吃蒸的松阪豬,首次的椒鹽松阪豬還是比較對味。
春捲(潤餅)是南部清明節會吃的食物,阿母是潤餅愛好者,所以,清明節過後,娘家的餐桌上還是會有潤餅出現的情形。4/16阿母準備了好多材料,也排隊買好潤餅皮,打了電話給美岱子,讓我下班時順道回娘家包春捲帶回家當晚餐。小時後,在家裡吃的潤餅是沒有麵條的,第一回包麵條是小弟媳嫁過來後吃的,她說她娘家吃的潤餅是有包麵的,再後來是美岱子吃同學家的潤餅,也是有包麵條,飽足感也比較夠,漸漸的,阿母牌的潤餅內容物就增添了麵條的選項,這回還多了少許鹹菜可以添加(第一回出現),不知道阿母的創新想法是打哪來,也許是為了包素食的潤餅吧!特別說一下,高芹菜=高麗菜+芹菜。
包了5捲回家,女兒有不吃烏魚子,特意用橡皮筋圈起作記號;當晚兒子和同學一起在外用晚餐,剩了2捲沒動,放至冰箱保存。
隔日,美岱子就將放在冰箱裡的春捲拿出來熱鍋,以前都是聽阿母口頭上說,這回是自己實際操作,第一次煨春捲哩!
覺得自己手藝還不錯,把春捲煎得像肉捲,發現煎過春捲外皮酥酥脆脆,口感挺不錯的,別有一番滋味。
以上,是四月份的飲食小記錄,分享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