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一回想來談談密度的問題,內容當然是有關編織的密度,可不是國中高中物理課本的內容喔!

什麼是編織的密度呢?就是算出針目的長&寬!通常為了好統計(計算),編織者會先將使用的線材以工具(棒針/輪針/勾針...等)依喜好的花樣編織出一片長寬各約12公分的織片,再來量測織片的密度,這是為了編織品的吻合度所需的必要動作,如果編織者省略了這一步驟,可能編織出來的作品與實際需求會有差異<雖然造成差異的原因有很多種因素>.

雖然量測時以10公分為基準,不過因為要避開前後左右緣編的不平均,通常還是要織12~15公分比較;如果因為部分原因沒有編織至10公分以上,則以5公分為量測基準也是可以的,想要節省這樣做的人,最好是編織手法比要穩定的情況,否則也容易造成密度上的差異.

 

說到量測,則要先將織片整燙過,因為編織的作品會受到線性&花樣的影響而有所捲曲,所以利用整燙的過程,使之接近原來的線性,如此一來量測出來的數據也較準確編織-密度.jpg  

 

通常橫編我們都稱之為"針目Stitch"<日系以S表示,歐美則用M或S表示>,直編稱之為"段數Row"皆用R表示,至於"公分 cm"皆以C表示.

 

上一回美岱子有提到毛線身分證的事情,在這要進一步說明;一般線材的標籤除了會有成分/線長/重量/適用的編織工具號碼之外,還會有標準的線材密度<歐美的線材會有一小個正方形表示10x10 ;日本線則不一定,大多是用文字敘述,不會以圖形表示......>,下圖為例說明:

 

編織-密度1.jpg  

在標籤的最下方小四方形標記10x10 cm  23Mx31R ,適用棒針3.5~4.0mm(大約5~7號棒針,通常織片密度都是取中間針號),圖的左邊是美岱子的織片,用6號針編織,密度22.5Sx31R,嘿~嘿~所以美岱子的手法還算常態.

要看自己的手法是鬆,是緊,還是常態,則以標籤上的密度退推算 -3% ~ +3%都算是標準公差,換言之,以23Sx31M來換算,22.3~23.7Sx30.1~31.9R都算是常態手法,如果數字越大則表示手法越緊,反之,數字越小則標示手法越鬆.當然這也只是一般比較籠統的說法,而且評斷的基準必須是平針沒有花樣的織片密度才算.

至於密度的調整,美岱子不能在這簡單的解釋或說明,有興趣者就請加入研習NAC課程的行列,要不就請有意願的學員或老師教導~期待和大家當同窗同學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美岱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