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老澎煎包後,我們就開車到了西螺大橋旁的河濱公園享用,為什麼要到西螺大橋旁呢?
只是想帶孩子來看看橫跨濁水溪的「西螺大橋」
西螺大橋:日治時稱濁水溪大橋,位於雲林縣與彰化縣之間,橫跨濁水溪下游,華倫式桁架橋設計,以鋼鐵桁架做為梁,橋墩主要構成為水泥,南端之雲林西螺鎮、北端之彰化溪州鄉二地的交通。每座橋墩的基樁高度約二層樓高,32座橋墩於1941年完成,之後因戰爭鋼材挪作他用而中止建設,成為未成道路。戰後國民政府遷台之後,在美援下於1952年5月29日再度開工,1952年12月25日完工,當時是僅次於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也是當時全台灣最長的橋樑,被譽為「遠東第一大橋」,亦使日治時期即定線的縱貫道路全線通車(1953年1月28日正式通車,雲林、彰化兩縣居民為橋名引起爭執,後來是沿用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使用英譯名,才稱為西螺大橋)。 <資料引用自:維基百科>
西螺大橋全長1939.03公尺,32橋墩、31拱,是昔日台灣西部縱貫公路的交通要衝,最大的標誌就是橫跨濁水溪,就似跨在濁水溪上的火紅巨龍
1994年因中沙大橋與溪州大橋的完工而取代,西螺大橋轉為供小型車、機車、自行車通行的便橋,2000年在彰化與雲林縣政府的努力下轉型為觀光大橋,2004年列入歷史建築,也是唯一出現在紙鈔上的橋梁(第一套橫式新臺幣拾元鈔票正面印有西螺大橋圖像。藍色調 於1963年發行,紅色調 於1968年發行)。
因為美援而成的西螺大橋,邊鋼鐵樑架一邊有中美合作的烙印標誌,上頭還有大甲媽遶境的貼條;每年農曆三月大甲媽遶境前往新港遶境進出雲林必走西螺大橋,是少數開放大型車走西螺大橋的特例
另一邊則是美國鋼鐵公司出口年紀
我們在西螺鎮的橋頭邊,看見插著日本、中華民國及美國國旗,是以象徵西螺大橋歷經日治和戰後兩個時期,分別由中日美三國完成。
橋樑西側有親水步道,這裡的腹地雖然較東側小,但好在是平坦的草地,也沒有樹林遮覽,是帶孩子來放風箏的好地方
在西螺大橋的東側邊有一導覽圖,淺顯易懂
橋頭西邊是三國國旗,橋頭東邊則是阿兵哥的站哨亭,雖已廢棄不用,對小孩子來說還是很有趣味性的
在西螺大橋廣場上,除了可以觀賞西螺大橋,也能欣賞翱翔天際的風箏之美。
螺陽文教基金會為了提升西螺大橋的地位及喚起地方民眾對螺陽文化的重視,每年春假都會舉辦「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活動,夕照紅橋咖啡情,音樂會、風箏比賽等,藉以凝聚社區民眾感情、注入新活力,進而帶來觀光人口,增加觀光產業資源
西螺大橋上的車輛來來往往,想要好好拍張照其實挺困難的,就是過個馬路都要小心翼翼。如果沒能完整的拍一張西螺大橋的美照,那就千萬別錯過了西螺大橋廣場上的縮小版
縮小版的西螺大橋設計很特別,也很有意義。橋樑上以西螺七坎為主軸設計,我們沒有經歷西螺七坎電視劇的年代,但聽老爸那一輩提起時,仍是讓人津津樂道
兩側呈現不同主題的設計之外,橋梁內是為鋼鐵椅板設計,也算是廣場中的休憩處
這十道蜿蜒著的紅門又是代表著什麼意境呢?
嗯~我猜不透,就當是拍照背景吧(哈哈~我又再掰了)
中國風的設計,有松林、雲雀、石椅,我腦中突然閃過「松下問童子」的畫面~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這裡應該就是導覽圖上的「螺石公園」吧
紫戀花道似羊腸小徑,兩旁有茂盛的苦苓
我原以為公園裡會有溜滑梯,沒想到~只是座小遊戲亭,不見滑梯蹤跡
在螺石公園中,紫戀花道兩旁還有一些創作,取材都是西螺大橋舊鋼材,為台藝大的藝術創作裝置,除了可以欣賞外,少部分也能讓孩子玩樂(BUT,請注意安全)
這創作很像一種符號,也像電波密碼,暗色系的鋼材創作中用了鮮亮的色彩塗佈,很容易吸引遊客的目光
哇~雲州大鐵俠可以說是雲林特有的創作,很有感的史艷文
阿乖身高不夠高,要不然站在最後端的框中拍照一定很不錯(請注意,這裡雜草叢生,沒有管理維護,要踏入草叢中請著布鞋、長褲為佳)
讓我有感「霍爾的移動城堡」+「天空之城」綜合版的創作~移動風景
這座有給我「中國結」感覺的創作取名真不錯
這邊當然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鋼鐵藝術創作,有時間來到這邊是可以好好欣賞的,唯一讓人比較詬病的大概就是維護管理,美好的社區環境是需要花心血去維持的,我們雖然很想在河濱公園中悠閒的散步,無奈雜草叢生,有頹廢荒涼之態,可惜了這麼美好的地方,希望下回再有機會來到這邊,可以看見她清爽的樣貌!
=== 西螺大橋 ===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大橋路到底(120.46148,23.81518)
電話:05-5861444
開放時間:全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