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帶你長大  

 ²作者:李坤珊     ²出版社:天下雜誌    ²出版日期:2014-05-08


帶你長大1

很高興有這機會可以搶先閱讀 李坤珊老師即將出版的新著『帶你長大』,這是繼『讓孩子安心做自己』後,坤珊老師在親子天下的第二本著作,承襲上一本著作的風格與理念,這回將焦點放在2-6歲的學前兒,全書架構雖分為四單元,一開場卻是從孩子即將進入幼兒園的分離焦慮談起,談父母如何為孩子選擇「家的延伸」,讓孩子能安心的邁入另一個階段。很喜歡坤珊老師將幼兒園視為「家的延伸」,有別「幼兒園」傳統的刻板印象;學校,家的延長線。

習慣的閱讀方式是從目錄開始,總是想從目錄大綱先探知書籍的內容,既是說到這,就先來談談這本書的基礎架構-「學校,家的延長線」、「家,教會孩子生活」、「從生活中培養創造力」,以及「讀懂孩子的話」,每一架構都是6、7篇或長或短的實例經由「解析、探討、歸納、映證」堆砌而成,粗略看起來或許沒有相關聯,實質卻是緊緊相繫著。

帶你長大  

不管小孩是否要送保母家、幼兒園或甚是上小學後要送安親班,在現行雙薪家庭甚多的情況下,職業婦女最常碰上的心理愧疚就是沒能全心全意的陪伴小孩,喜歡坤珊老師在新書中提出了的原則觀點:不管你是選擇回到職場的理由是什麼,先不要感到內疚,尤其是媽媽,只要為小孩尋找安全、有愛的環境,讓小孩感覺到被了解、接納,在愛與信任的條件下,新環境也可以是家的延續。我依舊記得阿乖幼兒那時的分離焦慮,每要離開家門上班時,他總是哭鬧著,面對白天幫我照顧阿乖的媽媽,她總是要我別理會小孩的吵鬧,只要我離開了他的視線即好,我卻不這麼以為,我不是專家,我只是一位愛著小孩的媽媽,小孩的哭聲讓我曾經感到內疚,後來我想出了我們母子倆都可也接受的方式解決了那時的分離焦慮,亦或許是當時做得對,給了孩子滿滿的安全感,也讓他感到信任,當他適齡到了幼兒園時,反到沒有出現分離焦慮的症狀。

書中亦有提出教養小孩要以「自然結果法」的觀點來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大多數的家長都害怕小孩吵鬧、害怕小孩大聲哭鬧,我也是其中者,「自然結果法」就是因為孩子的「哭」所歸納發展出來的原則。總不厭其煩,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嚀小孩:「哭」,解決不了事情,還不如將哭的能量轉為迎擊的力量。不管說了多少回,孩子依舊不記得叮嚀,他們永遠只記得用「哭」來表達,後來,我也學乖了,孩子會哭,事出必有因,想要表達就請先冷靜下來,哭泣的表達說話聲音我既聽不見也不想聽,冷靜下來說的話,表達字眼清晰也教人聽得分明,幾回下來,孩子們也懂大人的心思了,從此學會要先平穩情緒、冷靜下來才能表達事理,這倒也映證的書中的「自然結果法」。雖然,「哭」是孩子情緒表達的工具,若以正面的態度來看待孩子,其實我們也可以成為戒吼媽、戒吼爸。

面對越來越競爭的世界,未來出類拔萃的頂尖兒取決於態度與創造力!關於創造力,本書也有獨特的見解與剖析,記得以前和阿乖共讀過繪本『冬冬,等一下!』,那時總以為大人對小孩說等一下是敷衍、忽略的負面態度,而坤珊老師提出生活中偶爾的等一下卻是可以賦予孩子思考、探索、修正的正面態度。雖然兩本書的環境背景不同,將之兜在一起討論有些不妥,但我傳達的是──只要跳脫框架就可能看見生活中的另一種可能,這就是創造力的泉源。

Jay@20100829    

閱讀這本書,我是邊看邊點頭,雖沒有如搗蒜的誇張程度,書中的諸多觀點、原則對應著教養阿乖這些年的事蹟,還真是吻合,不管是生在哪一國度,每一位小孩(或許該說是每個人)都是需要被愛與被信任、需要被接納與被了解,也都需要私自的時間與空間。在過度重視成果的教養環境下,其實過程更是不容忽略,大人的精打細算未必是小孩子所需要的,當小孩長久處在被安排好的環境裡,往往失去主動思考、探索的能力,尤其是在權威教養的環境下,失去,更巨。生活不可能完美,教養漫漫長路更不可能是絕對,大人其實也是需要反省的時間與空間,當我們學會接納小孩的不完美,學會容忍小孩說不的反抗,就可以驚喜的發現小孩的獨特~挺美! 

帶你長大0  

有機會一定要看看坤珊老師溫和又堅定筆觸的新著,我個人尤其推薦「家,教會孩子生活」、「從生活中培養創造力」兩單元,書中也提供了一些創造、遊戲的建議與範例,很想像水瓶面面一樣將書中的要點書摘下來,但看著我劃滿的標記的頁面,還是請大家各自閱讀,各自領略來得實際又實在。附帶一提,此書的書名原本是『陪你長大』,因為坤珊老師對「陪」這字義的見解(註1),後將書名修正為-「帶你長大」,老師的提醒莫要忘記,小孩需要大人的愛去牽引、教導與帶領!

 帶你長大1  

備註.jpg  
註1:  "陪"tends to have an image/meaning of "side by side." And it also tends to 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iends. But "parenting" is more than that. Parents are not a child's friends. Parent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guide, to teach, to love, to not giving up, to tie in the family value, to trust, and to accept who his child is.

註2:關於孩子的分離焦慮,我個人另外推薦『吃愛的孩子』一書,只要有心,每個家庭都可以找出獨特的解決方案,就如一開始就不孤單家的吃愛方式

 

延伸閱讀:
  [閱讀]讓孩子安心做自己

  [閱讀]吃愛的孩子

  [繪本]冬冬,等一下

  [育兒]繞一圈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親子天下 李坤珊 教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岱子 的頭像
    美岱子

    ❦吃喝玩樂&養兒育女の跪婦生活❦

    美岱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