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去菜市場買菜,突然看到賣麵條的攤子上有粄條(其實一直都有,只是沒放心思),有切好分裝的,也有整卷未切的,思量了一下,決定買了一卷裝粄條回家,午餐就吃跪婦的台客料理~炒粄條。以前只有嘗試煮過湯粄條(作法和湯麵差不多),炒粄條吃過不少回,卻是第一回嘗試自己烹煮,嘿嘿~美岱子自覺挺有天賦的,一次就上手(撥髮驕傲著),說穿了,真的也不太需要手藝技巧,來看看唄!
粄條是華南客家美食,白米類的副食產品,是客家人的傳統米食點心,台灣古有「北新埔、南美濃」的說法,即是台灣兩大粄條出名的地區。
客家人將用「米」磨成漿製成的米食通稱為「粄」,而粄條就是將在來米磨成漿後蒸熟的「粄」切成條狀,再加以烹煮的食物,是相當知名的客家傳統美食,同時也因為客家人亦稱長條狀的東西為「板」,便有了「板條」的俗寫。
粄條一詞多用於北部新竹的客家聚落,南部的美濃人則稱之為「面帕粄」,因為客家人叫毛巾為「面帕」,而粄條做出來最原始的形狀為毛巾一般的「方型」便得此名。新埔粄條大多以純米漿製作,因為不加粉,吃起來滑嫩Q彈且比較容易斷,使用油蔥酥調味並搭配炒豬肉絲;而美濃粄條多會於糯米粉中混入少許太白粉或番薯粉,口感較有嚼勁,配料則是清燙豬肉片和在地的美濃小韭菜,各有獨特風味,都是客家的傳統好味道。
(資料引用:自由時報)
面帕粄條:半卷(約 2大片)
豬肉:適量
香菇:3大朵
洋蔥:半顆
紅蘿蔔:6片(約 1/4條)
青蔥:2根
高麗菜:適量
黑木耳:1朵
使用的調味料有:醬油、蠔油(可以醬油膏取代)、紅蔥酥還有胡椒粉和食鹽。
- 食材與調味料的使用皆可依個人喜愛作調整
- 客家粄條會加豆芽菜,偶爾會有蝦米
香菇先泡軟後切絲,香菇水留著備用。
紅蘿蔔、黑木耳、高麗菜都切絲,青蔥切段
洋蔥切絲,加一小匙鹽巴輕輕抓揉,靜放軟化,下鍋前再以清水沖洗過。
後再將豬肉切絲(使用的是梅花肉)。
整卷裝的粄條是4大片面帕粄條摺疊而成,取出後切成條狀(約1cm左右的寬度),美岱子約略使用了半卷(即2大片面帕粄條);
再將切下的條狀粄條分開來,這樣下鍋炒時才會均勻。當所有食材前置作業好後,就可以開始準備起灶動鍋。
炒鍋加入適當的食用油(美岱子是使用葡萄籽油),將香菇下鍋爆香,再放入紅蘿蔔、蔥白段、黑木耳拌炒幾回,加入洋蔥炒出香味,後加入肉絲炒至變色
加入高麗菜絲,炒軟後添蠔油、醬油、紅蔥酥拌勻上色,將香菇水加入鍋中,水滾後將分好的粄條加入拌炒條變軟,後再加少許胡椒粉、食鹽調味,待水分微收乾即可,起鍋前放入蔥段拌炒即可。
- 視粄條份量調整水份:香菇水若是不足,可再加入少許開水
炒好的粄條條條分明,香氣十足,吃起來滑嫩Q彈,兒子和老爺吃了二大碗哩,一整鍋吃得光溜溜,跪婦上菜成功!
跪婦小叮嚀:粄條炒好後要盡快吃,以免冷掉後易黏稠結塊
不用高超廚藝,簡單做、隨意炒,美味香Q的炒粄條就能端上桌,有喜愛的朋友可以趕緊試試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