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jpg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https://www.nhrm.gov.tw/w/nhrm/JIParks

地址:台東縣綠島鄉軍岩20號

電話:089-671095、672026(綠島遊客服務中心)  園區導覽預約:089-671095#66

/人權紀念公園/監獄文化景觀/奇岩異石/歷史紀念碑/


終於等到綠島的最後一篇分享,這拖了2年的遊記,終於要告一段落了,開心台東景點》綠島|!最後一篇的分享,可以說是關於綠島監獄的大雜燴,以環島公路上的「人權紀念公園」開啟的『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png

現稱『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的「綠島人權文化園區」,位於綠島東北角,土地面積約32公頃,範圍介於公館聚落至牛頭山之間(公館漁港至燕子洞),包括人權紀念碑、莊敬營區、鱸鰻溝、綠島技能訓練所、歷史建築綠洲山莊等區域,來看看吧 !

人權紀念公園~歷史的刻痕,黑暗過後的光明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1.JPG

目前台灣有二處「白色恐怖紀念園區」,一是處位在新北新店,另一則是台東綠島。「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歷經火燒島浮浪者收容所、新生訓導處、綠洲山莊等不同時期的監獄文化,直至1990年5月最後一位政治犯被釋放,長達四十年的政治犯拘押才宣告解放。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2.JPG

1999年12月10日落成的人權紀念碑,紀念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受難者,並對受難者爭取民主、人權的犧牲奉獻致上最高的敬意與歉意。希望世人透過人權紀念公園,進一步了解這段受難前輩以血淚記錄的歷史,並記取教訓引以為戒,尊重每個人最基本的權利—人權。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5.JPG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4.JPG

潛入地下設計的不平坦草原,意味著當時被埋沒地底下的黑暗時期與不平等待遇,而人權紀念碑則代表著免於恐懼、追求自由的光明新時代(石碑上有著滿滿的受難者姓名)。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6.JPG

在人權紀念公園裡不用走到觀景台也能欣賞到鄰近的景觀;而眼前小水池有著溝道,圓弧順著連至下一個弧度的螺旋狀設計。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8.JPG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3.JPG

垂淚碑.jpg

下雨時,雨水會由集水小池彙集流入中心的點,有如流淚般,因而稱為「垂淚碑」,側邊牆上有著名作家柏楊所題的碑文:「在那個時代,有多少母親,為她們被囚禁在這個島上的孩子,長夜哭泣。」簡短幾字陳述了那個時代的苦難與心酸。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11.JPG

公園裡有一座六角觀景亭,可以眺望一片藍色汪洋,讓海風將煩憂吹散。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7.JPG

綠島存在太多奇岩異石,就不知眼前的一座稱為什麼。

將軍岩&三峰岩~見證歷史,新生訓導處時期政治受難者的打石勞動場所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9.JPG

在人權紀念公園邊,向海面延伸的海蝕平台上有著二座安山岩大巨石,是有故事的岩石!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9-2.JPG

鏡頭拉近,為什麼這岩石會被稱為「將軍岩」呢?仔細瞧,是不是像穿著甲冑、揹著刀劍的將軍注視著前方,因為貌似所以稱之「將軍岩」,另一說法是將軍監顧著面前不遠處的三峰岩(眾士兵)。在1951年至1970年的新生訓導處時期,此處是當時的政治受難者在監獄外的勞動打石場。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9-3.jpg

特別一提,這在人權紀念公園這處看是將軍岩,在往象鼻岩的環島公路上看,會發現將軍岩變成「八戒岩」~帶著帽子坐在地上的豬八戒,到此一遊的朋友不妨也找一找角度瞧瞧,是說...將軍變八戒......台東景點》綠島|八戒是天蓬元帥呵!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9-1.JPG

看完的將軍,再來看看士兵們。三峰岩位在向海面延伸的海蝕平台前端,安山岩海蝕柱群所構成,對應著將軍岩,三峰岩就似被將軍看管的一群士兵,此處與將軍岩相鄰,都是新生訓導處時期政治受難者打石勞動場所。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10.JPG

無論日月潮汐如何變化,將軍岩和三峰岩都靜靜的佇立在此,特殊的地質景觀見證著歷史,已成永遠的歷史紀念碑,現今此處已無政治受難者,而是遊客在退潮觀賞時潮間帶生物的場所。

綠洲山莊&象鼻岩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14.JPG

來到象鼻岩,停好機車,就看見這「綠洲山莊」,立馬拍了一張,以為這就是綠洲山莊的入口,東張西望只瞧見石礫一堆,原來是美岱子搞錯了方向。

綠洲山莊.jpg

綠洲山莊是原是1972年至1987年的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因應1970年泰源事件而建的高牆封閉式監獄。

綠洲山莊1.jpg

牢房建築的監獄主體,六角形結構衍伸出4棟監舍,內部共分為8區,每區沿著中央長廊,兩邊為囚室大小牢房共113間。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12.JPG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13.JPG

原來要參觀綠洲山莊得從這人權博物館進入,博物館裡有許多相關的歷史資料,看了心情有些沉重。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16.JPG

象鼻岩是在「綠洲山莊石」前方一個拱形的海蝕洞,狀似象鼻而得名。在柏油路還沒鋪設的年代,象鼻岩與旁邊大石〈現綠洲山莊石〉之間的窄路,常有居民趕著牛車從此經過,也是當年政治受難者進入新生訓導處的必經通道。過了這道關口又是一段未知的受難歲月,不知何時才能重返自由,因此這個通道又有另一個名字「鬼門關」。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15.JPG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17.JPG

白色恐怖紀念園區18.JPG

這座象鼻岩和我們之前看過的幾處象鼻岩不同,最大的差異就是近在眼前阿!

新生訓導處~最大的勞改集中營

新生訓導處0.JPG

與人權博物館一牆之隔的是新生訓導處

新生訓導處1.JPG

咾咕石圍牆不是對外的防禦,而是為了囚禁政治受難者,令人難受的是總長約1300公尺咾咕石圍牆的築建者竟是當初的政治受難者,因此也被戲謔說是築「萬里長城」。

新生訓導處2.JPG

咾咕石指的是珊瑚礁的石灰岩,這種古老建築在台灣外島的澎湖、綠島、蘭嶼都有,幾乎都成歷史建築。

新生之家4.JPG

蠟像館,我們沒有進入參觀~

50年代初期政治犯人滿為患,大部分都被遣送綠島接受無止盡的勞動與思想改造,也因此「新生訓導處」就成為全台最大的勞改集中營。

新生訓導處重現了過去的中隊房舍、上課區、廚房等,踏入房間可以看見栩栩如生的蠟像,在不大的寢室(囚室)中約住了120至160人,每個人必須輪流相疊側睡,甚至難以翻身,讓人真實感受當時他們的難受與不公平對待。(資料擷取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

新生之家2.JPG

「新生之家」監獄大門的名稱,是政治受難者來到新生訓導處的入口,也是監控下外出公差與勞動的出入口之一。

新生之家1.JPG

大門兩側有監視碉堡與傳令室,嚴密監控著新生(政治受難者)的一舉一動。

新生之家.JPG

新生之家3.JPG

進入新生之門就開始進行思想的改造後,宛如獲重新生。

新生之家5.JPG

「革命之門」是政治受難者在嚴密監控下外出公差與勞動的另一出入口,政治受難者在經過一串思想改造、刑期屆滿考核通過後,即從「革命之門」走出,成為革命之士。

鱸鰻溝~綠島最長的溪流

新生之家6.JPG

順著環島公路騎,看到一小岔路,好奇心驅使之下,延著小道騎阿騎的,就來到了「鱸鰻溝」;鱸鰻溝是因為溪中盛產鱸鰻而得名,但說著說的就演變成「流麻(流氓)溝」,流麻溝河流長度不到1公里,卻是綠島上最長、水流量最穩定的溪流,是綠島民生自來水來源。

新生之家7.JPG

不確定眼前是否就是當初政治受難者所設計的集水、蓄水水利工程建設之一,到訪當時感覺四周很荒涼。

新生之家8.JPG

鱸鰻溝的海景一偶。

快閃~綠島海洋研究站、綠島監獄

綠島監獄.JPG

接著來到「海巡署安檢所」的故處,入口石壁上有「居安思危」石雕,依規劃將作為人權教育研習中心,造訪當時仍荒蕪著。

海洋研究所.JPG

騎著騎著繞進了中研院位在綠島的海洋研究站,不知道有無開放參觀,當日來得早未見人影,拍張照片紀錄曾經來過。

海洋研究所1.JPG

這研究站的建築深得我心,有國外莊園的氛圍。

綠島監獄2.JPG

崇德新村的綠島監獄仍在運作中,裡頭沒有政治犯,只有真犯錯被判刑的受刑人。

綠島監獄1.JPG

說到綠島監獄總讓美岱子憶起「監獄風雲」和那首柔美的「綠島小夜曲」旋律,儘管美岱子很是好奇,卻不會白目的硬要參觀,呵呵~山巒下的綠島監獄,就似如來佛組的五指山鎮壓著美猴王,翻不出浪來。

綠島曾是威權政府實施重大人權侵害的監所,時代變遷,儘管曾有的迫害已不在,但歷史痕跡不能抹滅,現在的人權文化園區結合建築群、自然生態景觀與人群互動,將文化資產及地景結合成特有的綠島監獄文化,也在台灣人民爭取人權發展歷史中,留下特殊的印記。

 

遊樂日記.jpg 2022-08-28~29  Jay@14Y1M & Jolin@9Y10M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美岱子 的頭像
    美岱子

    ❦吃喝玩樂&養兒育女の跪婦生活❦

    美岱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