²作者:汪培珽     ²出版社: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    ²出版日期:2011-01-05
這本書是我從圖書館借閱回來的。
七月中那時剛好遇上要喝糖水,作耐糖測試,這得耗去一上午的時間
於是我戴了這本書,獨自前往診所,等待的時間可以閱讀著

這是汪培珽的手記集結,有些類似隨手日記,記錄著生活中發生的事物
主角不一定是自己的小孩,也有生活中的觀察省思
我甚愛此書的介紹

  愛和寵溺雖然只在一線之間,卻不難分辨。
  會使孩子習慣變差的、人格變形的,就是溺愛。
  因為真正的愛,只會帶領孩子漸漸邁向成熟和獨立。

  教養,是全面的,不是給你幾個規則,就沒事了。
  汪培珽不打小孩,可以教出好孩子,為什麼有人卻說不打不行?
  因為她還做了其它的1、2、3、4、5、6……。
  夫妻間的相處、親子間的互動,甚至,父母做事的原則,都是教養裡的一環。

  金湯匙裡就算不是毒藥,是補藥,也要拿捏適量、對症下藥才行。
  教養,就是生活,時時刻刻都在進行。這就是汪培珽的手記。——


但老實說,這本書的精彩度與我所設想的有些微的出入
也可能在閱讀此書之前,恰巧才剛拜讀完他的另一本著作「管教阿!管教」
接連著閱讀同一作者的作品,心中總會有座天平衡量著喜愛度
所以,該怎麼說才好?......兩者相較下,我個人比較喜愛「管教阿!管教」

可別以為我這樣的結論,就認定此書不被認同
生活中小品文的節錄都有其因由是故,或與你與我相似亦或不相似
雖然不一定適用別人的經驗,總是可以欣賞閱讀參考之
一如我說過的,教養的方式不是閱讀後的模仿,是需要經過內化的

在這本書說裡有說到一則父母生氣時說的話:

  父母生氣時,盡量不要說話,因為說出來的話都是氣話。
  氣話,就是廢話。
  最後會被歸類為廢話的話,不需要真的說出來。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將父母的話當耳邊風呢?因為,父母的廢話太多了。
  我裝作不理他,他還是嘟著一張嘴。但是孩子也知道分寸,再過份下去,就會惹媽媽生氣了。
  「為什麼我已經生氣開始罵人了,孩子都不怕呢?」曾有父母這樣問我。
  因為你生氣太多,罵人太多,還有廢話太多了。什麼叫太多?
  就是它與你跟孩子好好講話、你好好聽孩子說話的總時間,不成比例。

這讓我想起阿乖3Y3M時在車上對我與老爺說出的心得
他坐在安全座椅上說:好了、好了,不要再說了,生氣的時候不要說生氣的話,這樣是不禮貌的。
(如果你是J家族的忠實觀眾,一定有看過這段記錄)
於是生氣時,我會深呼吸,緩和一下自己的情緒;有時候,我也會對阿乖說:我現在很火大,不想說話
不說話,不飆罵,小孩感受到更多
等情緒平復了,再來和小孩討論事情得到的效果似乎比想像中的要好

若真要這本書給我的受惠,那就是『教導孩子同理心
在書中有一則書寫著小姪子去店家時,總會隨手敲打商品(玩具用品之類的)
通常我們都習慣會拐騙著說,XXX(該物品)會痛、會哭......
小孩年紀小,這樣的說詞可以被接受;當小孩年紀大些,這樣說他們哪裡會相信
甚至會反問:那又沒有眼睛哪裡會哭、它又沒有生命哪裡會痛......(我真實遇過)
汪老師在這此書中的做法是採用同理心,這方法甚好

當日,家裡的小孩剛好就發生類似的事情,我現學現賣
後來,我發現這樣的方式不僅適用在處理小朋友使用物品、玩具的愛惜
也同樣適合排解小朋友相處的情緒處理
讓小朋友換個角色去思考、體會,如果他就是那位受害者(物品的所有者)或是被拒絕者(被排擠者)
這要比用打罵處法或說教規訓來得有用

這是我的結論,適用於我家的未必適用於他家
但如果有興趣知道,可以閱讀看看,也許會有不同的火花效應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美岱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