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農曆閏七月,這種潤雙七的情形,應該是不多見!(下一次閏七月似乎是2044年)
今年也是我結婚後碰到第一次的閏月,傻呼呼的我竟不知道有著這樣的習俗。
隨著時代的進步,民間習俗與信仰似乎也讓後起之輩淡忘&不重視,不過就我而言,還是相信老祖宗自有他們的理論依據,只是時代久遠可能已經無法考察起因了。
老媽告訴我,凡是遇到閏月,已經出嫁的女兒必須準備豬腳麵線給娘家,我想這或許是想去去霉運的關係吧!畢竟2~3年才遇到一次閏月,俗話說:"三年一運,好壞照輪",傳統都是以豬腳麵線去霉改運,所以才會要求已經出嫁的女兒帶這些東西回娘家,而且為求吉利,豬腳要帶雙份。
第一次聽到這習俗,感覺好新奇喔!現代人很多時後都以包現金代替了,這樣比較省事也較有變通性。
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準備的東西必須在閏月之前送至娘家,以今年閏七月而言,最晚必須在六月底前就把這些東西送回娘家,若以現金代替者一同須在六月底前送回喔!我想,利用這一次的母親節一起處理好了,一次包兩包紅包,老媽一定很高興。
傳統習俗中以逢閏年(有閏月的年份)因閏月讓時間變長(天數拉長),對長者來說就是少活一個月,等同是在減壽,所以遇到三年一次的閏月時就要幫長輩添壽;依傳統習俗,是由已婚女兒要在閏月開始前,買豬腳(麵線)為父母添福壽。
農曆閏月為什麼是送豬腳呢?
在古代,肉類的來源有雞、鴨、豬、魚,其中豬肉是最貴重,所以拜拜時的三牲禮,豬肉都擺中位;不過因為全豬價格昂貴,一般人買不起,而豬腳有肉也有筋隱含著「強健」之意,傳統上又認為吃豬腳可踢走「霉運」,便以豬腳代替全豬。
另外,因為麵線又稱長壽麵,因麵線綿長有福壽綿長、添福添壽之意,所以也有許多人會送豬腳麵線給父母。
添壽送豬腳,要買前腳還是後腳呢?
古代重男輕女觀念重,夫在「前」婦在「後」,所以雙親都健在要前、後腳都買,或是買兩份「前腿」,雙雙對對才圓滿。相對的,如果只有父親健在,則買豬前腳,若是父親早逝,只剩母親健在,則要買豬後腳。
古禮送豬腳是以生豬腳為禮,再加上生麵線以紅紙包著送給父母,現代人為求便利,多會以煮好的豬腳麵線替代,這也是可行的唷!
若父母親是茹素者或有特定宗教信仰,(不吃豬)可單煮麵線替代或是包個紅包代表。
現代人對於傳統風俗比較不講究,也有許多人會以紅包、金飾來取代,一樣都是表示對父母的孝心。想想也是,像我同事一家7仙女,若是每人都送豬腳,喔喔~就怕長輩日後看到豬腳就害怕吧,還是通俗的金銀財寶比較實在。
禁忌懶人包
- 要出自真心真意的孝心
- 麵線不能剪斷、咬斷以求長壽
- 若以包紅包代表,金額必要是雙數以求吉利
傳統禮俗向來都是「做1不做2」,也就是說同樣的事物都在第1個月做,閏月送豬腳(麵線)、做生日......都是,所以最佳的添壽時機是:
- 閏月開始前
- 父母親生日時
如果想要自己動手滷豬腳、盡孝心,可以參考一下美岱子的簡易滷豬腳方子:
[台客料理]簡易滷豬腳~不用滷包、不用蘋果西打也不需要可樂,只要醬油就可以